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五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23:02:29  浏览:92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五批)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五批)的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建设银行分行: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税改革的需要,我部在1986、1988、1989和1991年四次清理的基础上,对建国以来至1992年12月发布的现行财政规章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并逐一作出了鉴定。其中,已被有关法规、规章代替,应予废止的有200件
;因规章的调整对象已消失或者规章本身的适用期已过,自行失效的有104件。现将这两部分共304件财政规章的目录予以公布,停止执行。请转知所属各单位及各有关部门。
附件:一、废止的财政规章目录
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

附件一:废止的财政规章目录
(一)预算管理类
1.关于目前预算管理中几项具体问题的规定(1959年5月19日财政部发布)
(二)税收类
2.关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若干条款解释问题的复函(1982年3月20日财政部发出)
3.关于对劳改部门用自筹资金修建监舍的建设投资暂免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2月11日财政部发出)
4.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用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执行时间问题的通知(1984年2月13日财政部发出)
5.关于省内自行安排银行发放基建贷款征收建筑税的批复(1984年3月7日财政部发出)
6.关于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建设投资免交建筑税问题的批复(1984年4月26日财政部发出)
7.关于工会举办疗养院、养老院的建设投资征收建筑税问题的复函(1984年4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8.关于冶金工业部黄金基本建设免交建筑税的复函(1984年5月26日财政部发出)
9.关于免征档案馆库房和工作用房自筹资金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7月21日财政部发出)
10.关于个人贩运粮食征收工商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8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1.关于对保险公司承保的职工医疗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8月24日财政部发出)
12.关于浴池业征免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9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3.关于电瓷产品及含瓷件的电子元器件征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10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4.关于对你部免缴奖金税范围问题的函(1984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5.关于对军队转业干部住房投资专案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11月2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务院军转干办公室发出)
16.关于纠正建筑税若干免税问题的函(1984年11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7.关于种子公司经营种子免征零售环节营业税的通知(1984年12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8.关于建设银行代征建筑税提取手续费办法的通知(1984年12月10日财政部发出)
19.关于抓紧做好1984年度国营企业奖金税征收工作的通知(1985年4月15日财政部发出)

20.关于1985年集体企业奖金税计算问题的通知(1985年10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1.关于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试点饭店征收奖金税问题的通知(1985年11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2.关于对城市综合开发公司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规定(1985年11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
23.关于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安排基建投资应缴纳建筑税的复函(1985年12月1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4.关于对铁道部所属国营企业征收奖金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1月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5.关于商业部选定的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五十家试点饭店享受减征奖金税待遇的通知(1986年1月10日财政部发出)
26.关于对法律顾问处(律师事务所)和专利代理机构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1月1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7.关于对城市市政建设若干项目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6年5月23日财政部发出)
28.税收征收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986年5月23日财政部发布)
29.关于对工程承包公司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规定(1986年6月10日财政部发布)
30.关于外贸企业以作价加工方式销售原材料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7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1.关于六城市小学生加餐牛奶继续免征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8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2.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1986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布)
33.关于个体工商户帐簿管理的规定(1986年8月25日财政部发布)
34.关于明确建筑税纳税地点的通知(1986年9月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5.关于对种子公司免征批发环节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11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6.关于对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处)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1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7.关于对污染搬迁另建项目超出原建筑面积部分的投资征收建筑税的批复(1986年1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8.关于国库券推销费不征营业税的通知(1987年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9.关于对邮电部门所属企业征免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4月15日财政部发出)
40.关于对城市综合开发公司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补充规定(1987年7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
41.关于对供销社经营再生资源减征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1987年7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2.关于对银行代征代扣建筑税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和能源基金的通知(1987年7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8月9日财政部发布)
44.关于对特别贷款和重点盐业债券筹集资金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7年8月15日财政部发出)
45.关于乡镇企业交售给国家的黄金减征所得税的通知(1987年8月17日财政部发出)
46.关于征收建筑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987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出)
47.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交通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复函(1987年9月9日财政部发出)
48.关于个人修建营业用房和出租出售房屋征收建筑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9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9.关于建筑税征免问题的若干规定(1987年10月6日财政部发布)
50.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中国农业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7年10月6日财政部发出)
51.关于对银行贷款安排的楼堂馆所和住宅建设投资征收建筑税的通知(1987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出)
52.关于对劳改、劳教单位征免建筑税问题的通知(1988年9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三)工业交通财务类
53.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指示的联合通知(1964年7月3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
54.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1973年5月15日财政部发布)
55.关于工人退休安家补助费列报科目问题的复函(1979年2月26日财政部发出)
56.关于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实行有偿调拨的试行办法(1979年6月8日财政部发布)
57.关于征收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固定资金占用费的暂行办法(1980年6月20日财政部、国家经委发布)
58.关于处理军工企业职工医院经费超支问题的函(1980年7月1日财政部发出)
59.关于国营工交企业实行有偿占用流动资金的补充规定(1981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布)
60.关于国营工交企业实行有偿占用固定资金的补充规定(1981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
61.关于关停企业财务处理的规定(1981年2月24日财政部发布)
62.关于压缩国营企业管理费的补充规定(1981年3月9日财政部发布)
63.关于恢复按工资总额计提工会经费的补充通知(1982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出)
64.关于三线地区军工企业、事业单位实行进山补贴的意见(1982年3月16日财政部发出)
65.关于企业试行赊销、分期付款和卖方信贷有关财务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1982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布)
66.关于认真核定国营企业税后留利中五项基金比例和加强管理的通知(1985年6月3日财政部发出)
67.对《关于认真核定国营企业税后留利中五项基金比例和加强管理的通知》的补充规定(1985年7月19日财政部发布)
68.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使用范围的规定(1985年11月11日财政部发布)
69.关于中外合营企业能否预分利润问题的规定(1986年1月20日财政部发布)
70.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1986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
71.关于国营企业参与调剂留成外汇和留成外汇额度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函(1986年5月26日财政部发出)
7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规定(1986年8月5日财政部发布)
73.关于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编制1986年决算中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问题的解答(1986年10月29日财政部发出)
74.下达1987年实行按销售额2%提取新产品开发基金的重点纺织机械(器材)企业名单的通知(1987年3月12日财政部发出)
75.关于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87年9月21日财政部发出)
76.关于同意邮电通信企业调整线路改造资金提成率的复函(1988年2月9日财政部发出)
77.关于国营企业缴纳耕地占用税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8年3月10日财政部发出)
78.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国营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1988年5月31日财政部发出)
79.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不作为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等工资总额基数的通知(1988年8月8日财政部发出)
80.关于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编制1988年决算中有关财务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1988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
81.关于国营企业发行内部债券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9年4月5日财政部发出)
82.关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缴纳建筑税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89年5月9日财政部发出)
83.关于电力直属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年5月22日财政部发出)
84.关于微机联网中附属设备购置费、安装费如何列支的复函(1989年10月10日财政部发出)
85.关于填报1990年《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财务快报》的通知(1989年11月20日财政部发出)
86.关于同意调整邮电企业大修理提存率的通知(1989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出)
87.关于统配煤炭生产企业缴纳耕地占用税财务处理问题的函(1989年12月26日财政部发出)
88.关于妥善处理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停工、待工人员基本生活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90年1月22日财政部发出)
89.关于同意调整交通部直属航运企业船舶修理基金提存率的复函(1990年1月23日财政部发出)
90.关于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如何处理的复函(1990年2月2日财政部发出)
91.关于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所依据的工资总额问题的复函(1990年3月30日财政部发出)
92.关于提高电力工业生产企业大修理基金提存率的通知(1990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出)
93.关于提高统配煤矿铁路专用线及专用设备大修理提存率的通知(1990年9月4日财政部发出)
94.关于国营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中几项优惠政策在1990年到期以后如何处理的通知(1990年10月19日财政部发出)
95.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财务管理试行办法(1991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
96.关于上海海运局所属工业企业和上海港机厂固定资产修理基金提存办法的通知(1991年1月28日财政部发出)
97.关于建立重点中央工业企业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1991年3月4日财政部发出)
98.关于同意军工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1991年3月25日财政部发出)
99.关于下达实行加速折旧的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名单的通知(1991年5月22日财政部发出)
100.关于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91年8月22日财政部发出)
101.关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缴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91年11月9日财政部发出)
102.关于已提足折旧逾龄在用固定资产是否继续计提折旧和大修理基金的批复(1991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03.关于兵器部分工业企业逾龄在用设备“八五”期间继续计提大修理基金的复函(1991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出)
104.关于同意铁路大中型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复函(1992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出)
105.关于提高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通知(1992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出)
(四)商贸金融财务类
106.商业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1973年12月19日财政部、商业部发布)
107.国营商业、外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1984年8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08.外贸企业出口成本管理办法(1987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
109.关于国营商贸金融企业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工作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7年10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10.国营商贸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1988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
111.关于外贸企业开展国内有关合营业务分得利润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1988年10月28日财政部发布)
112.关于建立中央工贸企业出口风险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9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出)
113.关于外贸商会、协会、学会会费来源问题的复函(1990年8月27日财政部发出)
114.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后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1990年12月20日财政部发出)
115.筹集经贸教育补助资金规定(1991年10月15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布)
116.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暂行规定(1991年11月27日财政部发布)
117.关于外贸企业调出调入外汇有关财务处理规定的通知(1991年12月6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118.关于加强外贸企业后备基金财务管理的通知(1992年5月13日财政部发出)
(五)农业财务类
119.林业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1964年4月24日财政部、林业部发布)
120.农业三场财务管理的几项规定(1979年6月7日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发布)
121.关于检发国营水产养殖场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的通知(1979年12月11日财政部、国家水产总局发出)
122.国营水产养殖场财务管理试行办法(1979年12月22日财政部、国家水产总局、中国农业银行发布)
123.国营海洋渔业企业财务管理试行办法(1980年4月4日财政部、国家水产总局发布)
124.关于农机事业费开支问题的复函(1980年5月5日财政部发出)
125.关于加强农垦企业包干结余资金管理的试行规定(1981年3月18日财政部、农垦部发布)
126.关于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1981年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
127.关于加强中央级农业、电力事业费预算管理几个问题的通知(1984年3月1日财政部发出)
128.关于加强监督,管好用好农垦企业包干结余资金的意见(1984年3月14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129.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1985年4月3日财政部发布)
130.关于水电部喷灌技术开发公司使用贴息贷款的管理办法(1985年4月8日财政部、水利电力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发布)
131.关于加强农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985年11月15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132.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工作的通知(1987年10月4日财政部发出)
133.关于制定国营农场农机专用设备折旧年限表的通知(1987年11月30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出)
134.关于加强中央级农口主管部门支农周转金的管理和使用的通知(1987年12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35.关于抓好国营农垦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国营农垦企业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989年8月30日财政部、农业部发布)
136.关于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1年3月12日财政部发出)
(六)行政事业财务类
137.关于教育事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1963年2月20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
138.关于接待外宾的在校学生伙食费用问题的通知(1965年9月11日财政部、高教部发出)
139.关于中小学校舍维修的通知(1968年6月10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
140.关于高等院校师生到部队学军经费开支问题(1975年9月11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
141.关于公安边防检查站、武装民警中队和消防队年度经费决算“目”级科目填报问题的通知(1977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出)
142.关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会议费开支的规定(试行)(1978年3月9日财政部发布)
143.关于公费医疗几个问题的答复(1979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出)
144.关于教育部门干训进修人员伙食补助费的通知(1980年5月26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
145.关于部分出国留学人员、访问学者所得奖学金和资助费交由本人支配后有关财务结算办法的具体规定(1980年12月31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
146.关于卫生部所属企业实行利改税办法后有关问题的复函(1983年6月3日财政部发出)
147.关于文教企业税后利润如何分配问题的规定(1983年9月3日发布)
148.关于核定中央级文教企业税后留利的各项基金分配比例的通知(1983年9月5日财政部发出)
149.关于修改差旅费、会议费开支规定的通知(1983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出)
150.关于出差人员乘坐京沪直达快车不坐卧铺如何计发补助费和工作人员调动使用集装箱托运行李如何报销行李托运费的规定(1985年7月25日财政部发布)
151.关于安装进口人造器官费用报销问题的复函(1986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出)
152.关于借用中央财政文教行政周转金的具体规定(1988年10月17日财政部发布)
153.关于对中央级文教卫生企业报刊补贴办法及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1989年8月11日财政部发出)
154.对《关于拟为我部发展生物制品生产及技术改造给予特殊政策的请示》意见的函(1989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出)
155.对《关于逐步调整大中专教材价格和理顺补贴办法的请示报告》意见的函(1990年11月7日财政部发出)
156.关于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企业周转金使用范围等的批复(1991年1月5日财政部发出)
157.国营文教企业财务管理规定(1991年11月9日财政部发布)
(七)外事财务类
158.中央级各单位使用非进口外汇预算编造拨付暂行办法(1950年8月28日财政部发布)
159.中央级各单位使用非进口外汇计划编审及结汇暂行办法(1953年10月16日财政部发布)
160.关于改革非贸易外汇收支计划管理的通知(1969年12月16日财政部发出)
161.关于调整援外出国人员服装零用费和有关问题的通知(1980年2月9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162.关于援外出国人员国外服装零用费问题的补充通知(1980年3月21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163.关于修订《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国外伙食、住宿、公杂费预算标准》的通知(1981年3月16日财政部发出)
164.关于招待外宾费用中央与地方划分的暂行规定(1981年10月16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布)
165.关于临时出国人员享受艰苦地区补贴的通知(1984年7月20日财政部发出)
166.关于修订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1984年12月19日财政部发出)
167.国营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办法(1985年8月15日财政部发布)
168.关于停止执行临时出国人员国外伙食费包干办法的通知(1985年10月11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69.关于我派往联合国机构任职人员费用开支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1985年10月16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布)
170.关于临时出国人员的出国经费和用汇计划加强财政管理的暂行办法(1985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
171.关于对外承包企业工资改革后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基金如何提取和使用的答复(1986年5月27日财政部发出)
172.国营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7年3月5日财政部发布)
173.关于修订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国外伙食费、住宿费、公杂费预算标准的通知(1987年6月2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74.关于调整赴波兰等八个国家临时出国人员国外费用开支预算标准的通知(1988年2月11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75.关于修订接待外宾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1988年2月22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76.国营旅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1988年3月21日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发布)
177.关于颁发《国际职员工资待遇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1989年3月27日财政部、外交部、人事部发出)
178.关于派往国际组织驻京机构任职人员的对外收费标准和对内生活待遇的规定(1989年7月28日财政部、外交部、人事部发布)
179.关于旅游者综合服务费中提取的宣传费是否缴纳能源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的函(1990年2月6日财政部发出)
180.国营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1990年6月5日财政部发布)
181.关于提高国营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通知(1992年8月18日财政部发出)
(八)基本建设财务类
182.关于加强和改进自筹基建资金管理的通知(1986年3月3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83.关于地矿部所属有关地矿局停止退休费用部门统筹试点的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198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84.关于国防军工所属单位基本建设拨、贷款管理工作的规定(1989年3月3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布)
185.国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稿)(199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布)
(九)会计管理类
18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85年3月4日财政部发布)
187.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5年4月24日财政部发布)
188.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1988年6月28日财政部发布)
189.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8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0.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1988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1.对外承包企业示范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8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2.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9年4月21日财政部发布)
193.关于开展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的通知(1989年6月27日财政部发出)
194.关于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30日财政部发出)
195.关于会计达标升级考核确认工作的几项规定(试行)(1989年12月30日财政部发布)
196.国营供销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90年8月16日财政部发布)
197.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90年8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8.城镇集体商业企业会计制度(1990年9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9.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1991年8月21日财政部发布)
200.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1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

附件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
(一)综合类
1.关于返还三线企事业调整项目征收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建筑税的函(1986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出)
2.关于对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的通知(1987年9月10日财政部发出)
3.关于做好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几项工作的通知(1989年3月3日财政部发出)
4.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的具体规定(1989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发布)
(二)税收类
5.关于香精、香料适用税率问题的通知(1984年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关于电瓷产品征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1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关于儿童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免征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1月30日财政部发出)
8.关于出口红碎茶退税的通知(1984年2月16日财政部发出)
9.关于对麻纺织企业生产销售的麻纺织品减征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出)
10.关于农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经营的进口高价化肥、农药继续免征零售环节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3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1.关于纺织系统危险产房修建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3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2.关于进口的钛白粉适用工商税税率的通知(1984年4月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发出)
13.关于建筑产品商品化收入暂免工商税收的函(1984年4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4.关于对定点生产的石英电子钟、表给予减税照顾的通知(1984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出)
15.关于广播电视服务公司、服务部经营所得征免工商税收问题的通知(1984年5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6.关于工商所得税不能实行包干上交问题的函(1984年5月23日财政部发出)
17.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征免工商所得税问题的批复(1984年6月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8.关于筹建看守所、收审所、劳教所暂免建筑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6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9.关于奶品公司直接销售给小学生课间加餐牛奶暂免征收零售环节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7月2日财政部发出)
20.关于对维纶纤维和维纶纺织品给以减免税照顾的通知(1984年7月21日财政部发出)
21.关于对出口陶瓷减免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7月25日财政部发出)
22.关于对三聚磷酸免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7月28日财政部发出)
23.关于对“转出投资”计征建筑税问题的复函(1984年9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4.关于机械设备成套局(公司)征免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9月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5.对沼气技术服务公司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的通知(1984年9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6.关于对粗铜给予减、免税照顾的通知(1984年10月31日财政部发出)
27.关于对搪瓷制品征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11月1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8.关于对劳改企业暂免征收煤炭资源税的通知(1984年11月22日财政部发出)
29.关于检发《增值税问题解答》的通知(1984年11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0.关于做好1984年国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交工作的通知(1984年11月28日财政部发出)
31.关于做好1984年度集体企业工商所得税汇算清交工作的通知(1984年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2.关于以煤、焦为原料的化肥减免税问题的通知(1985年6月25日财政部发出)
33.关于征收1985年度集体企业奖金税问题的通知(1985年9月28日财政部发出)
34.关于对蚕丝织品暂时减征或免征产品税、增值税的通知(1985年10月12日财政部发出)
35.关于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五个直属站缴税地点问题的复函(1985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出)
36.关于延长外商从我国取得的利息及租赁费减征所得税期限的通知(1986年1月6日财政部发出)
37.关于乡镇企业税收增长部分扶持农业问题的通知(1986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出)
38.关于检发《纺织产品试行增值税问题解答》的通知(1986年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9.关于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所属各公司免征所得税等问题的通知(1986年2月28日财政部发出)
40.关于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所得税、调节税1986年继续实行集中缴库的通知(1986年2月28日财政部发出)
41.关于个人取得债券利息暂不征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3月8日财政部发出)
42.关于基层供销社销售农用柴油、汽油、润滑油暂免征收零售环节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3月10日财政部发出)
43.关于取消《产品税税目税率表》所列“纺织品类”的通知(1986年3月26日财政部发出)
44.关于对日用机械、日用电器、电子产品和搪瓷制品、保温瓶试行增值税的通知(1986年5月17日财政部发出)
45.关于搪瓷制品、保温瓶试行增值税适用税率的通知(1986年6月7日财政部发出)
46.关于非普通照明白炽灯泡、灯管适用税目的通知(1986年6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7.关于对三线调整单位减免税的通知(1986年7月5日财政部发出)
48.关于对干电池减征产品税的通知(1986年7月17日财政部发出)
49.关于对氯化铵和纯碱减免产品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7月18日财政部发出)
50.关于个人取得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1986年7月25日财政部发出)
51.日用机械、日用电器、电子产品、搪瓷制品和保温瓶增值税计算办法的具体规定(1986年7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
52.关于加工、生产中药饮片免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7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3.关于纺织产品试行增值税若干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1986年9月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4.关于同意对盐务部门提取的原盐平衡差资金定期免征能源交通重点基金的复函(1986年9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5.关于统一增值税乙类产品委托加工计税依据的通知(1986年9月17日财政部发出)
56.关于对丝针织袜子减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11月21日财政部发出)
57.关于对工业自销产品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8.关于实行工资调节税的企业计算1986年上缴税利范围的通知(1986年1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9.关于进入钢材市场销售的钢材征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2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0.关于纺织品征税几个问题的通知(1987年3月1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1.关于进入钢材市场销售钢材征税问题的补充规定(1987年6月5日财政部发布)
62.关于对敌百虫等五种农药产品暂免征收产品税的通知(1987年7月13日财政部发出)
63.关于对经营商品房收入征免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7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4.关于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软件、程控交换机四种产品实行减免税和提取研究开发费优惠政策的通知(1987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出)
65.关于农用塑料薄膜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出)
66.关于对技术出口收入征免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1月13日财政部发出)
67.关于生物制品减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2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8.关于搪瓷口杯、面盆减税范围的通知(1987年12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9.关于对中药饮片减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2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0.关于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收取的地面飞机服务费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8年2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1.关于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综合经营征免税问题的通知(1988年8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2.关于对勘察设计单位恢复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的通知(1989年9月8日财政部发出)
(三)工业交通财务类
73.关于解决地方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问题的通知(1972年2月29日财政部发出)
74.关于压缩钢材库存措施有关财务处理的补充通知(1980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经委发出)
75.关于国营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使用范围问题的解释(1982年6月7日财政部发出)
76.清理整顿公司财务的规定(1989年2月10日财政部发布)
77.关于财政部门对公司出具财务脱钩、挂钩及实有资金审定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1989年2月24日财政部发出)
78.关于《清理整顿公司财务的规定》若干问题解答的通知(1989年3月8日财政部发出)
79.关于对国务院各部门驻外地公司机构出具财务脱钩、挂钩及实有资金证明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1989年4月1日财政部发出)
80.关于做好撤销、合并全民所有制公司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31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出)
(四)商贸金融财务类
81.关于外贸企业归还各种专项贷款的暂行规定(1987年3月2日财政部发布)
82.市场调节基金管理办法(1988年7月30日财政部、商业部发布)
83.沿海地区设立轻纺产品重点出口企业发展基金的暂行规定(1987年9月10日财政部、经贸部、轻工部、纺织部发布)
84.关于改进出口收汇奖励金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1987年12月1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85.出口风险基金管理办法(1988年9月30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布)
86.关于对彩色电视机征收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后有关贴息问题的通知(1989年4月29日财政部发出)
87.关于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0年2月16日财政部发出)
88.出口奖励金财务管理办法(1991年4月19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布)
89.关于改进外贸出口奖励办法的通知(1992年5月25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五)农业财务类
90.关于土壤普查人员野外工作补助按何开支标准执行的复函(1979年7月23日财政部发出)
91.关于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经费可以跨年度使用的通知(1979年11月28日财政部发出)
92.关于“七五”期间国营农垦企业财务包干的几项规定(1985年10月15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93.关于“七五”期间对国营农牧渔良种场继续实行财务包干的规定(1986年1月17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六)行政事业财务类
94.关于继续认真地做好下半年制定行政经费工作的通知(1986年7月28日财政部发出)
95.转发山东、辽宁省认真处理擅自统一着装的通知(1989年2月22日财政部发出)
96.关于从严控制1989年行政费支出的通知(1989年4月3日财政部发出)
97.关于纠正政法委员会干部着装问题的函(1989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出)
98.关于进一步做好1990年控制行政费工作的通知(1990年5月21日财政部发出)
99.对《关于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各项收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请示》的批复(1990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出)
100.关于新闻出版署直属企业延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批复(1991年4月30日财政部发出)
101.关于《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经费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批复(1991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出)
(七)基本建设财务类
102.关于调整基本建设拨改贷范围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6年6月1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03.关于国营施工企业报废老旧汽车库存配件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04.关于对煤田地质勘探单位的奖金来源和财务处理意见的函(1988年9月22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993年12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企业改制中劳动争议案件问题之浅析

王秀华 左志平


引言
企业改制是指企业法人的终止、变更、重新设立,原企业的权利义务有新的法人享有和承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必须建立产权明晰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带来劳动法律关系的调整。近几年来,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引发的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及下岗、内退、买断工龄的争议不断出现,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好特定历史时期新型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审判法官和各地法院的重要任务之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项紧迫任务。正确处理好这类案件对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制订于1994年,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劳动法》没有规定,法律处于真空状态。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各级人民法院法律适用的困难,制订了多部司法解释,最为显著的是2001年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对审理劳动争议的范围、法律适用、程序与实体处理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但仍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运用。笔者试图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争议纠纷特点、原则、争议诉讼主体、处理等问题,浅见个人不成熟的观点:
一、企业改制中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
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必然选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如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地位及权利的进一步明确,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随之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利益需求会在劳动关系上反映出来,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劳动争议纠纷。如改制中企业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极其平常,其经济补偿和赔偿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如企业改制中《劳动法》没有规定的下岗、内退、放长假、买断工龄等新型劳动关系问题也涌现出来。如企业性质的改变,特别是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企业的管理与公有制有着很大区别,职工的自身利益难以与公有制企业相比,职工待遇、福利等受到影响。私有制企业对职工的养老保险不可能按照《劳动法》等法律规定执行,易引起纠纷的发生。为此企业改制发生的劳动争议有以下不同特点:
(一)、案发的必然性和不可回避性。这些有关企业改制的新型劳动关系纠纷,是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新旧观念、新旧机制碰撞的产物。因此,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一些新型劳动争议是完全正常的,人们不可回避的。
(二)、案发的集中性和阶段性。由于企业改制的时间比较集中,各地普遍推行,因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相对集中地在一段时间内诉讼到法院。而且量大、人多,工作压力重。但这些争议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在企业改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必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逝。
(三)、争议内容的特定性。改制期间的劳动争议多因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引起,实质上是一种就业引起的争议,内容具有其特定。
(四)、极强的政策性。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劳动关系,基本都是推行国家政策过程中的派生物,争议的内容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息息相关,国家产业政策是企业解决纠纷的依据,法院审理这类纠纷也应当参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据法律来解决纠纷。
(五)法律的滞后性。《劳动法》制定于两种经济体制的颤变期,立法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大,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立法没有前瞻性。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劳动争议仍由政策调节为主,显然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就应该由市场规律来调节劳动争议问题。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出现新型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劳动法》及法规没有规定,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六)、激烈的对立性。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对政策的理解、社会环境影响及具体操作上的种种原因,改制中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往往对立情绪更加明显。用工方往往更注意企业的效益,更强调用工自主权;而劳动者往往是委曲、困惑和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气愤相交织,情绪激动,相互对抗,互不理睬,造成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的甚至上访、静坐的方式,要求政府出面解决。
(七)、广泛的影响性。这类纠纷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而且会造成不良影响,易发生恶性刑事案件,使企业改制不能顺利进行。
(八)、群体性。企业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改变,而且有企业性质、企业法人的变更、企业的重组,对职工自身利益的影响很大,涉及到下岗、买断问题,因《劳动法》和法规没有规定及具体标准,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引起群体性纠纷,不稳定因素加大,矛盾尖锐。
二、企业改制中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由于企业改制中的劳动争议具有以上特点,笔者认为,在审理此类案件中,除应遵循《劳动法》及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规定的审理劳动争议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效率优先,这是由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局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行减员增效、实现从劳动密集性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已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强调效率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但不能忽视公平,更不能忘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弱者、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永远是法律的价值取向,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者、被动的地位,其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是法的调节和规范作用的内在要求。
(二)、适用法律与参照政策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办案,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改制期间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无法可依的情况比较突出,大量新型劳动关系在法律上找不到依据。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有法条依法条,没有具体法条的,依照宪法、民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并可参照有关政策、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理。但只能是参照,不能直接引用,因为它们没有法律效力,不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
(三)、稳妥与及时相结合的原则。由于企业改制中的劳动争议案件具有更强的对立性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就要求我们的审理此类案件中要慎重,不能因为这类案件对立性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就不敢裁判,要在稳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处理纠纷,集中力量尽快审理这类纠纷,同时在严格依照法律办案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的客观实际,灵活而慎重地解决争议,以利于妥善解决好纠纷。
(四)、疏导教育原则。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审理这类劳动争议纠纷时,我们要积极加以引导职工,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讲清企业改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讲清国家对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政策,打消职工思想上的顾虑,化解矛盾,为稳妥解决纠纷打好基础。
三、企业改制后的劳动争议诉讼主体问题
企业改制后的劳动争议其诉讼主体如何确认,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笔者对企业合并、分立,企业承包、租赁发生的劳动争议的诉讼主体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关于企业被兼并后诉讼主体的确定
当前我国企业兼并通常采取四种方式:一是承担债务式兼并,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债务为条件接收资产及员工;二是购买式兼并,即以现金购买的方式接受企业及员工;三是吸收股份式兼并,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得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四、控股式兼并,及兼并企业通过购买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这四种方式其争议诉讼主体不一致,前三种兼并方式是兼并企业将被兼并企业吸收为自身的一部分,兼并企业将承继被兼并企业所有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兼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在兼并后诉讼的,应将该兼并企业作为劳动争议的诉讼主体;兼并后发生的劳动争议其诉讼主体仍然是兼并后的企业。而第四种情况,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兼并企业只是作为股东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被兼并的企业依然存在,因此,应将被兼并企业作为诉讼主体。
(二)、关于企业分立后诉讼主体的确定
分立前企业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分立后发生争议,因区别不同情况:一是职工已分流的,以职工现在所工作单位为诉讼主体。二是职工未分流的,应以分立后的所有企业作为共同诉讼主体。三是一些企业为规避法律、逃避债务,将资产抽逃另行组建新的经济实体,原经济组织与劳动者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如果自身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可将其作为诉讼主体;如果其财产不足以承担民事责任,可将新组建的经济实体作为共同诉讼主体,承担连带责任。四是内退职工在企业分立后因养老保险发生争议,应将分立后的两个企业作为共同诉讼主体。
(三)、关于企业破产后诉讼主体的确定
对于宣告破产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破产清算期间诉讼到法院的,根据破产法与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破产企业的清算组在企业破产宣告后,具有清算破产财产、职工安置、对外进行民事活动的职能,因此应将清算组为诉讼主体。
(四)、关于企业被承包或租赁经营后的诉讼主体确定
企业被承包或租赁经营后的诉讼主体确定应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1)承包、租赁前建立劳动关系的,承包租赁后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将企业作为诉讼主体;(2)承包、租赁期间建立劳动关系的,发生争议的应将企业作为诉讼主体,承包、租赁人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3)劳动关系虽然发生在承包租赁期间,但诉讼时承包租赁经营合同已解除或终止,按约定应由承包人、承租人承担责任的,仍应将企业作为诉讼主体,承包人租赁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四、企业改制中几种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
(一)、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发生的纠纷。企业改制后新企业不认可和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根据合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以及合同的履行的严肃性,应该视为新企业对原合同的继续认可。如果新企业拒绝执行原合同侵害劳动者利益发生争议的,法院应该认定原合同在期满前有效,造成劳动者损失的新企业应当对劳动者予以赔偿。
(二)、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院应该审查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及经济补偿问题,因为劳动法律法规对解除劳动关系及补偿问题均有明确的规定,这类纠纷属于一般劳动争议性质,法院根据审查结果予以支持或变更。如果企业违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应当确认劳动关系未解除,劳动者享有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如果企业没有违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且有解除的法定事由,法院应当支持。其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给付,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三)、附条件变更劳动合同引起的纠纷。一些改制后企业在变更劳动合同中,利用劳动力过剩的形势和自身地位优势,给劳动者附限制性条件,如强迫劳动者入股,否则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也违背了《关于企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对于附条件变更劳动合同,其所附条件显失公平,违反自愿、协商原则的,法院不予支持。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赔偿。
(四)、变相解除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如一次性买断工龄或一次性支付安置费的,买断工龄的性质实质上是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次性支付安置费实质是经济补偿问题。实行一次性买断工龄是根据职工的工龄长短,以多少钱一年折算发放给职工安置费。其安置费标准是根据企业财产、收益情况而定的,有的给职工安置费很低。目前许多地方都存在这种做法,但是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有上述内容,仅仅适用于国有企业破产职工的安置,是严格控制适用的规定,其它企业改制不能适用。因为一次性买断工龄或一次性支付安置费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剥夺了职工因工龄产生的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利益,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是不合法的。法院对该争议应当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五)、续签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有的企业改制后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对企业没有多大贡献和不适合企业要求的素质的劳动者,为了便于分流分、下岗,在与劳动者变更、续签劳动合同时,故意缩短合同期限,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后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目的。法院在审理这类纠纷时,要审查合同签订时企业是否有规避、违反法律的行为,如果没有违反法律行为,因认定合同有效;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应依法调整或确认合同无效。目前有部分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不分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的长短,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与职工签订短期劳动合同,这种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第二十条二款的规定,对工龄十年以上的职工应当签订长期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损害了职工的利益,职工要求签订长期合同的法院应当支持其诉诉请求。
五、对处理企业改制中劳动争议纠纷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用工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对经济领域的调控有政策向法律化转变,劳动关系由政策强制调整向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律调整转变,劳动法律更为重要。但是我国《劳动法》制定于1994年,其立法指导思想仍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束缚,其内容没有前瞻性。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但1950年以来的劳动法律法规至今仍在使用,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不说,就法律法规的适用让法官无法选择,劳动争议的解决很难体现公正。为此,笔者对现有的劳动争议的处理提出如下建议:
1、尽快对《劳动法》进行修改,主要对《劳动法》中的处理程序、市场经济中用工主体、用工制度、社会保障等内容进行修改,确保劳动者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要增加WTO规则下现代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处理的立法,并制订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条款,内容有弹性以包容市场经济中所发生劳动争议处理原则,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类型劳动争议问题。
2、尽快对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编纂工作。1950年以来我国颁布的劳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复函,大约有1000余个,跨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两个不同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复函根本不能适用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处理,同时,由于制定的法律法规多,处理同一问题,而出现相互冲突的规定,使司法部门适用起来处于两难境地。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劳动用工和劳动执法的行政部门,要尽快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复函进行清理,对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不能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法规应废止,对相互之间有冲突的规定应加已修改,以达到法律的统一。
3、尽快制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发生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因为《劳动法》滞后于经济发展,对企业改制内容没有涉及,为及时、准确解决纠纷,让法院在解决该类纠纷时有法可依,实现执法的统一性,最高人民法院应当运用自己的司法解释权,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制定司法解释,指导下级法院审理这类案件,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参考书目:
1、汪大海著《挑战失业的中国》
2、王培韧著《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争议问题研究》
3、李景森著《劳动法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2〕53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支持搞好这项改革。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积极研究制定配套实施办法,逐步使政府采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有关单位要不断改进工作,完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要密切注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二年十月七日

   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有关决定精神,在总结三年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现就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原则
  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中央国家机关实际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规范采购行为,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
  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分工、相互制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机构分开、集中采购机构与项目采购部门分开。
  (二)兼顾效益与效率,合理确定集中采购与自行分散采购的范围。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三)公开、公平、公正,严格工作程序,规范采购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四)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二、管理与组织实施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类组织实施。
  (一)政府采购管理。
  财政部是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下列职责:制定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管理规章制度;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拟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集中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不包括工程公开招标),报国务院批准公布;负责集中采购资金的缴拨管理;负责从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业务的社会招标代理机构的登记备案;负责集中采购机构的业绩考核;管理政府采购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工作;负责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的培训;按法律规定权限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办理其他有关政府采购管理事务。
  (二)集中采购的组织实施。
  纳入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设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该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受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各部门”)委托,制定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直接组织招标活动;根据各部门委托的权限签订或组织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制定集中采购内部操作规程;负责各部门集中采购操作业务人员的培训;接受各部门委托,代理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项目的采购;办理其他采购事务。
  (三)各部门自行采购的组织实施。
  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采购项目,由各部门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自行组织采购,可以实行部门集中采购或分散采购,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部门集中采购可以由部门自行组织,也可以委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或政府采购社会招投标代理机构采购。
  各部门要加强本部门政府采购的管理,制定本部门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编报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组织实施部门集中采购,指导二级预算单位或基层单位进行分散采购。
  三、政府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和财政部确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和各部门的集中采购活动要按有关法律规定确定采购方式,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其中采购货物和服务达到公开招标数额但由于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要报财政部批准。公开招标要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对需委托政府采购社会招投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务的,要报财政部备案。
  四、集中采购工作程序
  (一)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各部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列明采购项目及资金预算,并按照预算管理权限汇总上报财政部审核。
  (二)制定政府采购计划。
  财政部依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汇总编制各部门当年政府采购计划(主要包括政府采购项目和实施要求),下达给各部门执行,并抄送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三)组织采购。
  各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政府采购计划,一般于一个月内将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向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报送采购清单,其主要内容包括采购项目名称、技术规格、数量、使用要求、配送单位名单和交货时间等。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根据各部门报送的采购清单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部门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应当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确定委托代理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实施公开招标采购的,应当在有关部门指定媒体上公布招标信息,随机确定评标专家,按程序进行评标、签订合同。
  (四)履行合同。采购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或采购部门负责验收,需要时应请质检部门或其他有关单位参加验收。
  (五)支付采购资金。
  根据政府采购计划,属于财政直接支付资金的采购项目,采购部门应按照签订的合同和财政部有关规定,填报采购资金支付申请书并报财政部。财政部审核无误后,按合同约定将资金支付给供应商;不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按现行资金管理渠道和合同规定付款。
  五、监督检查
  财政部负责对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和采购当事人执行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法律规定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对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采购价格、资金节约效果、服务质量、信誉状况、有无违规行为等进行考核,并定期公布结果。对违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监察部负责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具体操作活动以及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在采购活动中出现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徇私舞弊的行为进行查处。
  审计署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的规定,由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和各部门要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实行项目责任制度、人员轮岗制度和回避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六、实施步骤
  原则为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积极稳妥,逐步扩大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范围。
  (一)单位范围。2003年所有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有关人民团体)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2004年扩大到中央国家机关的所有二级预算单位,2005年全面实行。
  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二)资金范围。2003年上述单位用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采购项目要实行政府采购,2004年扩大到其他配套资金。
  (三)项目范围。用上述资金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要纳入政府采购。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每年公布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
  七、配套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力度。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项目,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可操作性,扩大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的规模。
  (二)积极做好政府采购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政府采购专家信息库和供应商信息库,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研究制定办公设备和家具的配备标准、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办法等。
  (三)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国内政府采购统一市场。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