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裁判文书范例五(二审裁定核准死缓)/满德利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5:19:28  浏览:83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裁判文书范例五】
范小红故意杀人一案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二审核准死缓裁定)
【文书要点】
1、本案系死缓核准案件。
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原审被告人不上诉。
3、注意文书对死缓核准的格式、写法。
4、注意文书中加黑字体文字。
【裁判文书范例六】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2006)陕刑一终字第121号

原公诉机关延安市人民检察院。【如无附带民事部分上诉,则无此段。】
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高缠兴,男,35岁,1970年7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宜川县,汉族,初中文化,农民,住宜川县云岩镇皮头村。系被害人长子。
原审被告人【如无附带民事部分,则为“被告人”】范小红,男,34岁,1972年3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宜川县,汉族,初中文化,农民,住宜川县云岩镇皮头村。2005年6月16日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逮捕。现羁押于宜川县看守所。
原审被告人王清荣,男,65岁,1940年7月20日出生于陕西省宜川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住延长县安沟乡吴家窑克村。2005年4月21日因涉嫌犯窝藏罪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18日被逮捕。现已取保候审。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范小红犯故意杀人罪、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高缠兴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于二○○六年一月十九日作出(2006)延中刑初字第1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原审附带民事原告人高缠兴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于2006年3月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的意见【文书样式第56页】,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范小红与被害人高宏策系同村村民,因高宏策曾调戏、勾引范小红之妻张彦风被范发现,范遂怀恨在心。2005年4月16日晚,被告人范小红与被害人高宏策在路上相遇,范小红即产生报复高的念头,便以帮助高宏策寻找被盗的砖为由,将高骗至村民王永胜家废弃的窑顶上,乘高不备,将高踢下窑顶,范小红下去见高未死,又持随身携带的改锥戳高的头部、胳膊和手,致高当场死亡。后将高的尸体抛进王永胜家院子废弃的沼气池中,并掩盖了沼气池。经法医鉴定,高宏策系被他人用刃部较钝之工具(如改锥)作用于头部,造成头皮多处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次日19时许,被告人范小红逃至延长县安沟乡吴家窑克村被告人王清荣家,向王说了其打死高宏策之事,并向王借钱,王借给范现金4000元,范又从王家窗台上拿走了王的手机。随后范小红潜逃至广东隐藏,2005年6月1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被公安机关抓获。据此,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范小红因被害人曾勾引、调戏其妻,而杀死人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范小红犯罪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依法应予惩处。被害人勾引、调戏被告人范小红之妻,在本案起因上亦有过错,且被告人范小红亲属主动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人的经济损失,故对被告人范小红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范小红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予赔偿。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的赔偿范围超出了法律规定和被告人范小红的实际赔偿能力,故应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判处赔偿金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五十七条一款、第三十六条一款、第四十八条一款之规定,以被告人范小红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中间无逗号】,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由被告人范小红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五万元;被告人王清荣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应表述为“宣告缓刑×”】。
高缠兴上诉提出,应驳回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范小红死刑,立即执行;判令被告人赔偿其经济损失100350.5元【因系附带民事原告人上诉,应写其请求赔偿数额的具体细目,然后在理由部分分别予以评判】。
经审理查明,原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范小红故意杀人、王清荣窝藏犯罪的事实、情节及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清楚、正确的,有以下证据证明:
1、证人高缠兴(高宏策之子)证明,2005年4月16日晚上约10时左右其父高宏策出去再未回来。同年4月18日其报案后,公安机关从同村王永胜院子废弃的沼气池内挖出一具男尸,经其辨认系其父高宏策。
2、证人张彦风(范小红之妻)2005年4月19日证明,高宏策曾多次勾引她,她与高曾发生过一次性关系。有一次高宏策在她家搂抱她,还有一次高宏策和她挨着坐着时,均被范小红碰见,范小红很不高兴。她认为范小红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要杀高宏策。4月16日晚上,范小红给她说,他和高宏策打架,把高宏策打死了,还说他想去把尸体埋了,让她去帮忙望风。她说要管娃,便没有去。
3、证人张彦龙证明,2005年4月17日早上,其去王永胜的院子担水时,发现沼气井不知道被谁填了,上面盖了些苹果枝、柳树杈。
4、证人范云红(范小红之兄)证明,2005年4月18日早上,范小红给其打电话说,其和高宏策打架出了人命。
5、证人薛玉玲(范小红岳母)证明,王清荣到她家说,范小红讲和高宏策吵架,一脚踢在高的下身,把人踢死了。
6、被告人王清荣供述,2005年4月17日晚上19时左右,范小红到其家说昨天和高宏策打架了,人可能死了,并要借钱。其给了范小红四千元钱。
7、证人张翠英(王清荣之妻)证明,2005年4月17日,范小红到其家说了与高宏策打架的事,又向王清荣借了4000元钱。
8、现场勘查笔录证实,案发现场位于宜川县云岩镇皮头村26号王永胜家废弃的院子,发现院内由北向南第二窑门上有血迹,门外有大小不等的血泥块。从院内已废弃的沼气池中打捞出石板三块、树杆两截及高宏策的尸体。
9、法医尸检报告证实,高宏策系被他人用刃部较钝之工具(如改锥)作用于头部,造成头皮多处(15处)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死者高宏策左侧第2-9肋骨骨折,右侧第4-9肋骨骨折,其骨折形态符合高坠损伤特点,其大脑、心、肝、肺、脾等重要脏器未检见严重损伤及破裂,可排除高宏策高坠致死。从被害人衣服口袋提取现金12052元;“伟哥王”说明书一张,“伟哥”药片一粒。
10、化验报告证实,被害人高宏策的血型及现场提取的三份血样均为“O”型血。
11、被告人范小红供述(原文引用被告人供述过多,略)【因被告人范小红服判,本案证据又很充分,可概括被告人供述。另,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证据应有论及。】。
以上证据,经原审法院公开开庭举证、质证,来源合法、有效,内容确实、充分,本院审理予以确认。【书面审表述】
本院认为,被告人范小红因被害人高宏策曾勾引、调戏其妻,竟报复杀死人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应依法惩处。但被害人高宏策在案件起因上有一定过错,被告人亲属又能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庭的经济损失,故对被告人范小红可判处死刑,但不立即执行。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高缠兴的上诉理由,经查,其要求加重对被告人范小红刑事处罚的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原审法院已根据被告人范小红的赔偿能力和给其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作出了适当判处,故对其上诉请求不再支持【对其合理请求和不合理请求应予以评判】。原审判决定罪准确,判处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一)项、第二百零一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本裁定并为核准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延中刑初字第1号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范小红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之刑事裁定。




审 判 长 ×××
代理审判员 ×××
代理审判员 ×××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书 记 员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


(1999年12月25日通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批准1999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00年中央预算;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草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2004年工作要点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


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2004年工作要点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和监管,现就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和监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清理和修订,消除体制性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依法参与市场竞争。





  2、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有资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企业相互参股、融资,成为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和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为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服务。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私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法律法规未





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质量。





  3、积极参与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有关工作。认真做好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五届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筹办和组织、协调工作。





  4、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再就业;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开展咨询服务、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减免登记管理费用等多种措施,热情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服务工作。





  5、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





  二、改革和完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





  1、按照总局关于贯彻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的准备工作。要认真清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积极参与《商事登记法》以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调研工作。





  2、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工商部门集中精力强化监管执法的角度出发,对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与没有资本运营、从事简单修理、服务的个体劳动者,要积极探索实行分层登记和分类监管的模式。认真做好北京、上海等地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和分类监管的试点工作。继续加强关于委托工商所对个体工商户直接登记的调研工作。





  3、加强对“个体大户”的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对已符合企业登记条件的“个体大户”,应当依法按企业进行设立登记。  





  4、认真研究新的形势下工商机关对个体工商户登记监管的职责和范围,改革现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简化登记程序,改革经营范围的核定,探索网上登记的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5、认真研究私营企业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清算制度,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切实维护市场安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6、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对港澳地区公民在广东省开办个体工商户登记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调研和指导。





  三、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研究和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监管的方式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寓服务于监管之中,通过依法监管体现服务。要加大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虚假出资、抽逃资金行为的查处力度。





  2、要做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各类私营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都要执行总局下发的《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个体工商户的信用分类监管,各地可以参照“意见”建立监管模式。





  3、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严肃查处“三无”企业。继续加大贯彻执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力度。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使查处取缔工作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严格执法打好基础。加强对各地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





作的调研和指导,完善有关的配套措施。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以食品加工业、娱乐服务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为重点,认真开展查处无照经营的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





  4、改革和完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年检验照制度。要改革年检验照方式,简化年检验照的程序和内容,管住该管的,放开不该管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教育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劳动、卫生、文化、税务等部门进行市场秩序整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的指导工作





  指导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和教育引导,发挥其政府联系广大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在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大力开展法制、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继续开展“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使会员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






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
二零零四年一月十九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